新生儿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
PS:文末有视频及产品推荐!好了,安利结束,进入正题!
新生儿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这些较常见。
1、黄疸
数据显示,约有90%的新生儿于出生后2-3天即有皮肤发黄的现象,7-10天后消退。
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的血清内的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的结果,称为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皮肤发黄大多数是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治疗。但爸爸妈妈必须注意宝宝皮肤发黄开始与消退的时间,以及皮肤发黄的程度。如果足月宝宝皮肤发黄的时间超过2周,就应该考虑为病理性黄疸,要到医院诊治,查明引起黄疸的原因,积极治疗。
2、湿疹
新生儿的湿疹也称奶癣,主要是对蛋白质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的皮肤症状。宝宝湿疹主要表现为:宝宝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疱疹、渗液、结痂等,常见于面颊部、耳郭后,特别多见于眉区。
治疗宝宝湿疹的方法可以用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糊剂或软膏涂抹,严重者可用可的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肤轻松软膏等涂抹;若影响到睡眠,可用小剂量镇静剂安眠和有一定止痒作用的抗过敏药物等。另外注意,潮湿会加重湿疹,因此尽量少用水清洗湿疹部位。
3、尿布疹
新生儿红屁股在医学上称为“尿布疹”。原因是尿布湿了未及时换,刺激皮肤发红,发展下去引起小水疱,皮肤糜烂。因此,要经常用温开水给宝宝洗屁股,擦干后涂上花生油或菜子油。
4、感冒
感冒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尽管这是一种常见的、普通的疾病,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若不及时处理,轻则由于鼻塞引起呼吸和哺乳困难,重则并发肺炎。故对新生儿感冒一定要积极防治,不可掉以轻心。
新生儿感冒的防治方法是:首先从加强护理人手,卧室要空气流通,禁止息感冒的人接触宝宝,妈妈如有呼吸道感染时,应少接触小儿,并在喂奶时戴上口罩。当宝宝鼻塞影响吸吮时,可在喂奶前用0.25%-0.5%麻黄素滴鼻(不可多用)或口服小儿伪麻美酚滴剂;如伴有发热,要使用抗生素。
5、外耳道疖与中耳炎
发生的原因是新生儿习惯侧睡,压迫耳朵的血液循环,再加吐奶时,奶液流人外耳道,容易发生感染,主要是外耳道疖与中耳炎。当宝宝患外耳道疖肿时,耳道红肿,碰到耳朵时会有触痛,宝宝会哭闹。发热很少,可用干棉签蘸3%双氧水洗净后涂红霉素眼药膏,每日2-3次。
当宝宝患中耳炎时,外耳道无触痛,但常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要殁时到医院诊治,可用3%双氧水洗净后,用0.25%氯霉素溶液或5%氯霉素甘油液滴耳,每日2-3次,需要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6、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霉菌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严重者血点可充满整个口腔黏膜,影响吸吮。它与奶块不同,用棉签拭擦不易擦去。
预防鹅口疮主要是注意口腔卫生和奶具的消毒。得了鹅口疮千万不要用布使劲擦白膜,以免擦破宝宝口腔黏膜再引起细菌感染,可用5%苏打水和生理盐水交替清洗宝宝口腔,或用棉棍涂抹制霉菌素擦液(每10毫升含20万单位,用生理盐水配制),每天3-4次。
7、眼分泌物过多
一般是感染引起,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宝宝眼睛,同时用氯霉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4次。若上下眼睑生长有小脓疮,应到医院就诊,可用红霉素眼药膏每日2—3次搽在眼睑上。待脓疮成熟可用棉签擦破,挤出脓后可每天涂上红霉素眼药膏,过几天可自愈。平时必须保持眼部清洁,新生儿用的毛巾要与大人的分开,最好用开水烫过洗净。
8、马牙和螳螂嘴
马牙是指宝宝出生后,口腔上腭中线两旁或牙龈边缘可见散在的黄白色小点,俗称“马牙”。一般会自行吸收消失,不会影响小儿吸吮奶头,不需处理。在新生儿两颊有坚厚的脂肪层,称为颊脂体,俗称“螳螂嘴”,有助于婴儿吸吮妈妈的乳汁。
很多乡村百姓误认为“螳螂嘴”会影响新生儿吃奶,故在民间流传着刮“螳螂嘴”的土方法。此法太危险,往往引起出血、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要绝对禁止。
9、脐疝
新生儿脐疝是指小肠从宝宝脐部疝出。发生原因是宝宝脐部肌肉尚未发育,是腹部最薄弱的地方,宝宝啼哭时,由于腹压增加,小肠就会从宝宝脐部疝出,导致脐疝。脐疝一般可以回纳,回纳后在局部加压包扎。应避免宝宝长时间地大声啼哭,以减少腹压,一般6个月后能自愈。
10、低血糖
宝宝出生后,不能再通过脐带直接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给宝宝喂奶或喂糖水,就可以引起新生儿血液内糖的含量降低,产生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时的主要表现是:面色苍白,脉细而快,全身出冷汗,严重时可进入昏迷状态。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长而未及时纠正,可导致死亡,存活的宝宝脑细胞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会影响宝盅的智力发育。
预防的话主要是及时喂奶,一般可于出生后6小时喂糖水,1 2小时开始喂奶;若是早产儿或不会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奶;若已出现了低血糖,可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液。
友情提示:若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更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