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衔接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培养的重点
PS:文末有视频及产品推荐!好了,安利结束,进入正题!
所谓前阅读即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文字、符号或通过成人形象地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可以是视觉、听觉、口语,也可以是触觉活动。
而前识字是指幼儿对其周围的文字、符号、图表等产生浓厚兴趣,知道、认识有关符号和文字。
前书写是指幼儿以笔或其他替代物为工具,通过感知、涂画、模拟像字而非字的符号等多种方式表现的“非正规”的“画字”,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可见,三者紧密联系。但前阅读不等于提前识字、写字,提前识字是对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强化识记和读写,且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这样的识字教育就是超前教育。
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前”,并无先后关系之意,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然后再进行书写,更不是刻意教幼儿几个字句或几首儿歌。
前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阅读和识字的兴趣,让幼儿爱读、会读、善读,激发幼儿的文字意识及其对文字符号的敏感,丰富幼儿的读写经验,让幼儿自发探索文字、尝试各种“错误”式书写。
但在培养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能单纯地引导幼儿识字,也不急于提前识字,更不能以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幼儿是否会阅读。幼儿园或家长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幼儿园可以将识字写字定位为“重识轻写”,见字能读就行,写字则是在快乐游戏中合适的时候进行。对于拼音而言,要让孩子初步感知拼音的同时,同步“认知”,通过在游戏中多次反复感知和认知的同步,提高对拼音符号的兴趣,理解感知和认知的些许“关系”。
小学教师也不要用直接教学方式让刚入学的孩子强化认知大量文字,在给孩子进行拼音教学时,同样最好是在多元环境中,让孩子获得“感知”拼音并同步“认知”拼音的经验,不要超出孩子认知的范围。
其实,前阅读本身必然包含前识字和前书写。脱离识字而进行单独的阅读、脱离阅读而进行单独的识字和书写教学,都不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也不符合幼儿整体性发展的需要。
友情提示:若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更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