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坏习惯不一定真的是坏习惯
PS:文末有视频及产品推荐!好了,安利结束,进入正题!
活泼好动是宝贝的天性,成长过程中宝贝会出现吮手指、抠肚脐、撕书、玩“鸡鸡”、躺地上等等五花八门的行为,父母很容易给这些行为贴上“坏习惯”的标签,结果越是管教,宝贝反而越有兴致!其实,在没有真正了解宝贝行为背后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动机之前,父母做什么都是不明智的。想要知道如何应对宝贝的“不良”行为,还要先解开宝贝的“行为密码”。
1、喜欢吮手指
刚出生的婴儿行为能力有限,他们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他们除了用嘴吸吮获取食物,还会用嘴感知事物的形状、味道、质地,得到心理的安慰和满足。所以小婴儿总是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心理学将这一阶段称为“口唇期”满足,一般会持续到宝贝3岁左右。口唇欲满足良好的宝贝,成年后较少出现啃指甲、暴饮暴食、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既然吸吮手指是宝贝心理、生理的正常需求,家长就不宜以卫生为借口一味制止,而是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原则。
不过,家长们要经常为宝贝擦洗小手,以防健康隐患。如果宝贝吃手非常频繁,也可以通过和宝贝说话、听音乐、看图片等方式分散宝贝的注意力,以防宝贝咬伤手指。使用磨牙棒或安抚奶嘴可以检查一下宝贝的口腔,如有长牙的迹象可以给宝贝准备磨牙棒或牙胶,还可以给宝贝准备些可以咬的小玩具,也可以学习西方父母使用安抚奶嘴,满足宝贝的口唇欲。
2、喜欢撕书
虽然说撕书可以锻炼宝贝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但家长们要明确地告诉宝贝:“书是不可以撕的!”把书撕了,书会感到很疼,就像宝贝被桌子狠狠撞了一下一样。而且把书撕了,书里的故事也不完整了,没办法再讲给宝贝听了。
家长们可以找一些没有用的报纸或废纸给宝贝撕,满足他们想动手撕东西的愿望。并再次强调,哪些纸是可以撕的,哪些纸是不可以撕的。对于不接受家长建议,反复撕书的宝贝,家长可以暂时取消他们看书的权利,暂时不给他们讲故事。宝贝尝到了撕书的苦头,自然会有所收敛。
3、一不高兴就躺地上
宝贝在遇到问题时,会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可是因为年龄小,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有限,而且有的时候自己也没有话语权,于是干脆躺到地上,以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宝贝一躺到地上,马上会有人来围观,那样大人会因为尴尬而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宝贝一定是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他发现什么都不如躺下来对大人的影响大。所以才会一次次地躺下来,以示对大人的要挟。
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宝贝躺在地上后不理他,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自己站起来,起来后也不会再继续胡闹。相反,越是关注结果造成宝贝的行为被强化,让宝贝感觉他胜利了,宝贝就会越多地躺。宝贝越是想借此要挟,家长就越不能称宝贝的意,宝贝无法从躺中获益,当然不会再重复这样的行为。除此之外,适当的惩罚也是应该的,比如可以暂时拿走宝贝喜欢玩的一个玩具。
家长们要告诉自己的宝宝,不高兴了就躺到地上是不对的。宝贝可以跟妈妈说自己为什么不高兴?想要怎样?那样妈妈更容易接受宝贝的请求。如果宝贝这样做了,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并适当满足宝贝的请求。强化正面行为的同时,宝贝的负面行为自然会减少。
友情提示:若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更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