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测空腹血糖不必刻意饿肚子
PS:文末有视频及产品推荐!好了,安利结束,进入正题!
空腹血糖可反映胰岛功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Ⅱ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也是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观察用药效果,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调节饮食、运动、降糖药剂量之间的平衡,更好的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从前一日晚餐后至次日清晨做检查时空腹8-12小时,超过10个小时以后的“超空腹”状态,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这时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空腹血糖了。
所以空腹血糖不等于“饥饿”血糖,测空腹血糖前没有必要刻意地去长时间饿肚子。
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的状态下测得的血糖值。理论上说一天的任何时间,只要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均可。但是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最好是在早晨9点之前进行检测。所以如果第二天早晨要测空腹血糖,晚上10点之后一定不能进食了。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应保持平时的生活习惯正常饮食,不要刻意地节食挨饿,也不要暴饮暴食,大量进食高脂类食物,饭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饭后不喝咖啡、浓茶,并保证充足睡眠。
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同时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做过于剧烈的活动。早晨可提前到医院抽血中心,平静地等候采血,把身心调整到平稳状态再抽血,这样的血标本才是反映真实情况的好标本。
若感觉口渴,可喝少量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等,总量不宜超过100毫升。另外化验空腹血糖前2-3天一定要停用维生素C,否则会干扰真实的测定结果。因为维生素C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
如果检查空腹血糖的目的,是为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观察用药效果,前一日晚上的降糖药还要照常服用,早上的药可在抽血后再服用。对于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人,化验空腹血糖时若采血时间偏晚,使得早晨的药和中午的药相隔太近,应酌情减少中午的药量,以免因两次药物作用叠加造成低血糖。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空腹时间太长,血糖化验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低于实际指标,容易被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调节极其敏感,饥饿时间一长,会立即调动体内糖元以供急需,导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时高出许多,这两种假象都会误导医生做出不正确的诊断而误诊误治,有的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饥饿时间太长,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糖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血糖过高,即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甚至认为血糖越低越好,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事实上,对正常人体而言,血糖需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低的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问题,可能抵消之前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所有益处。
严重低血糖时,由于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作用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大脑由于缺乏糖提供能量,会造成脑细胞的损害,造成意识障碍,缺血性偏瘫,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低血糖比糖尿病本身更危险,尤其是对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
友情提示:若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更换。谢谢!